如果你問世界冠軍級的咖啡師:「如果要帶一支咖啡器材去無人島,你會選誰?」得到的答案很有可能不是手沖濾杯,也不是昂貴的義式機,而是一支看起來像巨大針筒的塑膠管——愛樂壓 (AeroPress)。
愛樂壓的誕生極具傳奇色彩。它是由知名飛盤製造商 Aerobie 的創辦人、史丹佛大學講師 Alan Adler 於 2005 年所發明。當時 60 多歲的他,初衷只是想解決「一般家用咖啡機煮太久容易產生苦味」的問題,卻意外利用氣壓原理,創造出這款風靡全球的傳奇器材。

為什麼愛樂壓會成為咖啡迷的首選?
- 極致容錯率:很難煮出難喝的咖啡,新手也能輕鬆做出甜感。
- 風味光譜廣:從濃郁似 Espresso 的基底,到清爽似手沖的層次,它通通做得到。
- 超強耐用性:摔不壞、好清洗,是旅行與露營的神器。
第一章:愛樂壓構造介紹:濾筒、活塞與濾蓋
愛樂壓的設計看似簡單,其實充滿了物理學巧思。它完美結合了浸泡式 (Immersion) 與 加壓過濾 (Pressure) 兩種萃取原理。
核心三元件功能解析
- 濾筒 (Chamber): 這是萃取發生的主要場所,管身上標有 1-4 的數字刻度。這些刻度不僅是水量參考,在原廠說明書中也對應了製作濃縮基底的粉量。
- 活塞 (Plunger): 這是愛樂壓的靈魂。頂端的橡膠頭負責產生氣密性。當你往下壓時,並不是直接壓在水上,而是推動一段「空氣柱」,利用空氣壓力將水擠過粉餅。
- 濾蓋 (Filter Cap): 位於底部,負責承載濾紙或金屬濾網。

關鍵原理:氣墊效應 (Air Cushion)
當你裝上活塞並開始下壓時,封閉的空間會形成氣壓。這股壓力(約 0.5 ~ 0.7 bar)雖然遠小於義式咖啡機的 9 bar,但足以加速萃取並強化體脂感(Body),這就是愛樂壓喝起來比一般手沖更圓潤的原因。
第二章:愛樂壓泡法詳解——正置法與倒置法
愛樂壓的世界有兩大門派,各有擁護者。了解兩者的差異,是進階的第一步。
1. 正置法 (The Standard Method):適合新手與清爽風味
官方推薦的標準做法,風味乾淨、層次分明,適合想要表現豆子原始風味(如花果香)時使用。
- 優點:操作直覺,不易失敗。
- 缺點:在浸泡過程中,部分未經完全萃取的熱水會先滴漏到下壺(稱為 Bypass),可能讓風味稍微變淡。
【正置法步驟】
- 組裝濾紙與濾蓋(Cap&wet Filter):將濾紙潤濕,旋上濾蓋,將愛樂壓置於馬克杯上。
- 倒入咖啡粉,注入熱水(Add):比例約1:15(依個人喜好調整)。
- 攪拌(stir):使用攪拌棒攪拌 10 秒。
- 組裝活塞(insert plunger):將活塞輕輕塞入頂端約 1 公分。這個動作會形成真空回吸,阻止咖啡液繼續滴漏(關鍵動作)。
- 浸泡下壓(press):浸泡約 1 分鐘後,緩慢下壓。

2. 倒置法 (The Inverted Method):適合進階玩家與濃厚口感
這是許多比賽選手的最愛,完全解決了滴漏問題,實現 100% 的浸泡萃取 (Full Immersion)。
- 優點:可以完全掌控浸泡時間,口感通常更厚實、甜感更明顯。
- 風險:翻轉過程若手滑,會釀成悲劇(俗稱「炸裂」),請務必小心。
【倒置法步驟】
- 倒立放置(setup):將活塞推入濾筒約 1-2 公分,整支倒立放置(開口朝上,活塞在下)。
- 倒入咖啡粉,注入熱水(Add&stir):比例約1:15,充分攪拌(依個人喜好決定)。
- 浸泡(steep):浸泡你想要的時間(例如 1:30 – 2:00)。
- 組裝濾片與濾蓋(cap on):旋上裝好濾紙的濾蓋。
- 排氣(purge air):輕壓活塞直到咖啡液稍微冒出,排出多餘空氣(這能防止翻轉時液體不穩)。
- 翻轉 (The Flip):穩住杯子與愛樂壓,迅速翻轉過來,然後下壓。

第三章:影響風味的 4 大萃取變因 (Extraction Variables)
想要精進愛樂壓技術,必須理解如何把風味物質從豆子裡「抓」出來。
- 研磨度 (Grind Size)
- 細研磨 (Fine):類似義式或摩卡壺。阻力大、萃取快,適合短時間沖煮,口感濃烈。
- 中研磨 (Medium):類似手沖。適合標準正置法,層次較清晰。
- 擾動 (Agitation) —— 愛樂壓的殺手鐧
- 這是在手沖裡較難量化的變因,但在愛樂壓裡是關鍵。
- 攪拌越多次/越大力 = 萃取率飆升。如果你覺得咖啡太淡,試著多攪拌 5 圈,效果比延長浸泡時間還明顯。
- 水溫 (Temperature)
- 80°C – 85°C:Alan Adler 堅持的黃金溫度。這能大幅降低苦澀味,做出極致柔順的口感,特別適合深焙豆。
- 90°C+:精品咖啡圈常用的溫度,適合淺焙豆,能把花果香氣與酸質逼出來。
- 下壓速度 (Press Time)
- 建議控制在 20 – 35 秒。壓太快會產生高壓,容易造成通道效應(澀味來源);壓太慢則可能過度萃取。
第四章:濃度調整技巧 (Strength/TDS)
「萃取率」決定了有沒有把好味道煮出來,「濃度」則決定了這杯咖啡喝起來是濃烈還是水感。
- 粉水比 (Ratio):
- 濃縮基底 (1:6):例如 20g 粉 + 120ml 水。做出來的咖啡極濃,可以直接加牛奶變成拿鐵,或是加熱水稀釋成美式。
- 直飲比例 (1:15):例如 15g 粉 + 225ml 水。這是最接近手沖咖啡的濃度,適合單品品飲。
- Bypass Brewing (旁路沖煮法):
- 這是愛樂壓比賽常見的技巧。先用少量的水(例如 1:10)萃取出高濃度的咖啡液,最後再加入熱水稀釋到適口濃度。這樣做出來的咖啡通常香氣奔放,卻不會有尾段的苦雜味。
- 濾材選擇:
- 濾紙:過濾油脂,口感乾淨、明亮。
- 金屬濾網:保留油脂 (Crema),口感醇厚 (Body),更接近法式濾壓壺。
第五章:愛樂壓實戰推薦
看完理論,來動手做做看吧!這裡提供兩個截然不同的參數供你對比:
清爽手沖風 (The Daily Driver)
適合喜歡明亮口感、喝淺焙豆的你。
- 方法:正置法
- 粉量:15g (中研磨,像砂糖)
- 水溫:90°C
- 水量:225ml (粉水比 1:15)
- 流程:
- 倒粉,注入 225g 水。
- 輕輕攪拌 3 圈。
- 塞上活塞止水,浸泡至 2:00。
- 耗時 30 秒緩慢壓出。
偽濃縮拿鐵底 (Mock Espresso)
適合想喝拿鐵,或喜歡像巧克力般濃郁口感的你。
- 方法:倒置法
- 粉量:18g (細研磨,像食鹽)
- 水溫:85°C (水溫低一點避免焦苦)
- 水量:90ml (粉水比 1:5)
- 流程:
- 倒粉,注入 90g 水。
- 大力攪拌 10-15 秒(增加萃取)。
- 浸泡 1 分鐘。
- 翻轉,用力壓出(這時阻力會很大是正常的)。
- 成品:得到約 60-70ml 的濃縮液,加入熱牛奶即可享用。
第六章:挑戰世界冠軍的參數 (WAC Champion Recipes)
世界愛樂壓大賽 (WAC) 是咖啡界最有趣、最不按牌理出牌的比賽。選手們經常會使用極端的參數來創造驚喜。這裡精選兩份最具代表性的冠軍食譜,讓你體驗大師級的風味。
1. 2021 冠軍 Tuomas Merikanto (芬蘭):低溫粗研磨的極致甜感
這份食譜打破了「淺焙豆一定要用高溫」的迷思。Tuomas 使用了極粗的研磨度和較低的水溫,創造出極度乾淨且充滿甜感的咖啡。
- 方法:倒置法 (Inverted)
- 粉量:18g (極粗研磨,像法壓壺刻度)
- 水溫:80°C
- 總水量:200g
- 步驟:
- 0:00:注入 50g 水,輕輕攪拌 3 下。
- 0:15:緩慢注入剩餘 150g 水 (總水量 200g)。
- 0:50:再次輕輕攪拌 3 下。
- 1:00:裝上濾蓋(需先排氣),靜置。
- 1:40:翻轉愛樂壓,開始下壓。
- 2:00:下壓完畢。
2. 2022 冠軍 Jibbi Little (澳洲):高擾動與旁路沖煮的藝術
Jibbi 使用了前面提到的 Bypass (旁路沖煮) 技巧。她先製作出一杯非常濃郁、經過劇烈攪拌的濃縮液,再加熱水稀釋。這樣能得到極致的香氣,卻沒有雜味。
- 方法:倒置法 (Inverted)
- 粉量:18g (中細研磨)
- 水溫:92°C
- 步驟:
- 0:00:注入 94g 水。
- 0:10:重點來了! 輕柔但快速地攪拌 35 次(這能大幅提升萃取率)。
- 1:20:旋上濾蓋,排氣。
- 1:30:翻轉愛樂壓。
- 1:40:開始緩慢下壓 30 秒。
- Bypass:你會得到約 60g 的超濃咖啡液,接著加入約 90g 的熱水(總液量約 150g),調整至你喜歡的濃度。
愛樂壓常見問題 (FAQ)
Q1: 愛樂壓很難壓怎麼辦?
通常是因為粉太細或是你壓得太快。建議將研磨度調粗一點,或是放慢下壓速度,利用手臂的重量輕輕下壓,不要用蠻力。
Q2: 濾紙可以重複使用嗎?
重複使用紙濾紙會導致風味變差,甚至帶入雜味,建議一次使用一張。
或是使用金屬濾網取代:可重複使用的金屬濾網是一種更環保的選擇。
Q3: 愛樂壓適合哪種烘焙度的豆子?
全能!淺焙豆可以用高溫、正置法來表現花果香;深焙豆可以用 80°C 水溫來製作醇厚的口感。
Q4: 到底要用正置還是倒置法?
新手建議先練「正置法」,安全且風味標準。熟悉操作流程後,再嘗試「倒置法」來追求更穩定的浸泡萃取。
結語
愛樂壓就像是咖啡界的樂高積木,結構簡單卻有無窮變化。掌握了上述的結構、流程、萃取率、濃度四大要素,你就不再只是照著食譜做,而是能像科學家一樣,隨心所欲調配出屬於你的完美咖啡。


